常大附小数学组开展校级教学研讨活动 2024年11月28日,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了以“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主题的校级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六年级数学组的主题沙龙拉开序幕。整个沙龙使教师们进一步了解了结构化学习的历程。教师要在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正确把握教材、明晰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目标,关注不同基础学生在新知学习过程中的不同表达方式,关注差异性。六年级组结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讲述结构化教学,理解与思考、反思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践策略等探索尝试。沙龙的结尾,龚莉娜校长和庄荷娟副校长对本次沙龙活动进行了高位引领,鼓励老师们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 随后,由羊惠静老师执教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教学过程中,羊老师主要依据“对比建模一一初感策略一一策略展示、验证——策略小结—一策略回顾一一策略运用—一策略反思”的教学线索,逐步使学生对假设策略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水平,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目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所遇到问题的类型在不断变化,而解决这些不同类型问题的策略却始终如一,学生对策略的运用越来越熟练,对策略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从而形成“化归”的数学思想。 最后,全体数学老师以大单元结构化为主题对整节课进行了评价。羊老师的课堂思路比较清晰,也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板书设计也比较详细。数学结构化教学,就是将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有机的结构方式,建立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们建议在例题结束后小结和课堂最后总结时,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再集体交流进行对比。同时,可以抓住学生课堂中的有效生成,展开灵动的课堂教学,注入数学课堂以生命的活力。 (常大附小撰稿 撰写:唐月雯 摄影:王炳炳 审核:史彩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