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开展心理教研活动 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生命的不完美,常州大学附属小学3月7日在多功能教室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心理教研活动。此次心理课以经典动画角色“哪吒”为切入点,通过沉浸式互动与深度思考,带领学生完成了一场从“认识自我”到“拥抱真实”的心灵旅程。 课堂伊始,心理教师周苏茗以“猜猜我是谁”趣味互动引入话题,通过播放哪吒的音频,迅速点燃学生兴趣。学生们热烈讨论哪吒的优缺点,从“魔丸身份”到“暴戾性格”,从“叛逆行为”到“善良本质”,逐步认识到“完美”并非生命的常态。教师适时引导:“哪吒的不完美恰恰成就了他的真实,而真实才是生命的底色。” 在“认识自己优缺点”环节,学生通过填写学习单,从外貌、性格、行为等多维度剖析自我。小组讨论中,同学们互相补充、坦诚分享,“我的优点是乐观,缺点是容易急躁”“我擅长数学,但不太会表达情感”……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颜色标注“可改变”与“不可改变”的不完美,帮助学生明晰“接纳与行动”的边界。 如何将“不完美”转化为成长的动力?教师引入心理学“积极再定义”工具,示范“幸好句式”:“很遗憾我的字很丑,幸好我还有很多练习的机会。”学生们纷纷尝试书写“接纳宣言”,一位同学分享道:“我总害怕失败,幸好我敢于尝试,每一次努力都让我更勇敢。”简单的句式,让课堂充满温暖与希望。 课堂尾声,教师以哪吒“逆天改命”的故事激励学生:“不完美不是终点,而是改变的起点。”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在“人体图”旁写下具体行动——从“每天练习演讲”到“主动关心朋友”,每一笔都是对成长的承诺。活动最后,一段冥想带领学生想象“改变后的自己”,坚定行动信念。 本次心理教研活动通过角色分析、认知重构、行动规划等环节,帮助学生学会正视不完美、接纳真实自我,并勇敢迈出改变的步伐。正如课堂结尾所写:“那些不完美的缝隙,总有阳光照进来。”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原来不完美也可以很酷,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它。” 心理教研组表示,未来将持续创新课堂形式,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为载体,助力青少年构建积极健康的心态,让每一个“不完美”的生命都能绽放独特光彩。 (常州大学附属小学供稿 撰写:周苏茗 摄影:吴玲、于佳 审核:陆镜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