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语文整合研究所教研活动在附小开展 2024年12月12日,江苏省语文整合教学研究所小学基地学校联合研讨活动在常州大学附属小学举行。此次活动以“落实新课标,践行新教学”为主题,通过“课堂教学+专家点评+高位引领”的形式,向参会教育同行展示四所基地学校对“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的理解与实践。 本次共有四节课例展示,老师们立足新课堂,落实新课标,结合新理念,创造性地进行了课堂呈现,让学生们的学习不断走向深入。 常州大学附属小学李向副校长执教五年级上册《忆读书》,以单元语文要素切入,结合课后要求让学生圈画关键词,提取概括信息,联系学过的方法,借助表格梳理了冰心的读书经历,清晰而又直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朱洋洋老师执教二年级《雾在哪里》一课。教学中,朱老师主要围绕雾“淘气”“藏”来设计。抓住雾“淘气”,雾把什么“藏”了起来等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天宁区解放路小学丁盼老师执教三年级《父亲、树林和鸟》,丁老师紧扣课题元素之间的联系展开教学,由词串导入教学,紧扣单元要素,聚焦语文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徜徉。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杨艺文老师执教四年级《西门豹治邺》一课,杨老师围绕“复述”这一单元要素,基于任务驱动,创设“历史人物故事讲播擂台赛”情境展开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天宁区解放路小学蒋琳校长、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原副校长孟亦萍老师以及江苏省正高级教师、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督学满春燕老师分别对四堂课进行了精准点评,她们深入剖析了课堂教学的精髓与不足,为在场老师今后语文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方向和指引。 活动最后,江苏省语文整合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陆志平老师以“聚焦核心素养,创造性使用小学语文新教材”为主题作引领。他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提出了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新样态,强调新样态的形成路径首推“用好教材”和“做活课堂”。“用好教材”不仅需要对教材分析、选择、整合性使用,更要取舍、链接、创造性使用;“做活课堂”不仅需要理解教材,走出教材,更要回归生活,让生机勃勃的儿童学习血肉丰满的语文,让他们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美好,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因教研而兴盛,教师因教研而成长。随着本次小学基地学校联合研讨活动的结束,我们深知,这并非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通过专家的深度解读指导、优秀教师的课例分享、同行们的经验交流,我们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新课堂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各基地学校间也搭建起了更为坚实的合作桥梁。 (常大附小供稿 撰稿:陆玉娜 摄影:组图 审核:姚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