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附小举行中二片融合教育研讨活动 为深入贯彻《江苏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有关精神,深化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内涵建设,提升融合教育教研质量,进一步推进融合教育实践,提升教师教学专业能力,4月23日武进区中二片融合教育专题研讨活动暨武进区刘秋波、毕可洁名教师工作室第二次活动在常州大学附属小学举行。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王珍副校长、刘秋波老师、史文军老师,星河实验小学毕可洁老师及多位校资源教师共同参与,通过课堂展示、专题讲座及教学研讨,共探融合教育实践新路径。 活动伊始,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吴玲老师和夏雯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两节洋溢着温暖与爱的融合教育课堂。吴老师执教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紧扣第一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要求,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吴老师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支持,帮助特需儿童理解抽象字词,鼓励其积极发言,增强学生自信心。夏老师执教三年级《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以分物体贯穿始终,符合三年级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清晰,体现差异性。通过精心安排座位和学伴支持等措施,帮助特需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让“差异”成为课堂的生命力。两位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特点,都做到了因材施教。 随后,来自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史文军老师作了《走进特殊儿童的世界:理解、接纳与支持》的专题讲座,从特殊儿童定义出发,结合其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行讲解,为教师们具象化了特殊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为资源教师明晰了面对特殊儿童的应对策略和注意事项,他提出家、校、社应为特殊儿童营造良好的环境,以包容和耐心呵护他们的成长,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教学研讨环节,刘秋波老师大胆创新,采用“圆桌沙龙”形式,参会教师围坐研讨,聚焦课堂观察展开深度对话。东龙实验小学的陆科萍老师评价吴玲老师语文课有情、有趣、有意,星河实验小学毕可洁老师评价夏雯老师数学课有温度、有深度、有参与度。最后,刘秋波老师进行活动总结,并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别,给出了个别化指导策略。 此次研讨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思想碰撞与实践分享,共同探索融合教育课堂教学个别化教育的实践方法和个性化教学的策略,为随班就读任课教师的教学指明方向,也为武进区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未来,老师们将继续深耕课堂,让融合教育在学校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常州大学附属小学供稿 撰写:周苏茗 摄影:周苏茗 审核:吴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