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附小娃参加传统梳篦制作公益活动 为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6月7日下午,常州大学附属小学四(4)班学生赴武进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木上生花 遇见梳篦”传统梳篦制作公益活动。 常州梳篦第九代传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邢粮老师为同学们耐心介绍了梳篦的发展历史及制作流程。同学们认真聆听,了解到一把木梳需要经过选伐树材、开齿、刨、刮等28道工序才能制成,而篦箕的制作工艺更为复杂,需要经过煮篾、描绘、挫齿、上蜡抛光等73道工序,理解了梳篦制作的不易。随后,在工匠师傅们的悉心指导下,大家体验了梳子制作的开齿、打磨、抛光等八个环节,并在邢粮老师的示范之下,对梳子进行彩绘,收获了独一无二的木梳。同学们捧着自己的作品,个个激动不已,这真是一次难得又难忘的体验活动。 此次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孩子们的真实生活建立了链接,增进了孩子们对家乡的情感,加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附小娃将从自身做起,珍视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之光。 (常大附小供稿 撰稿:吴玲 摄影:钱星宇 审核:张文艳 )



|